符號學認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符號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符號,但這種轉換不是簡單的“直線型”的運作流程,而是一種“折線型”運作流程。理解是否準確,表達是否恰當是翻譯成 敗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譯者可能具有不同的認知情狀與認知行為,究其原因是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不同。下面我們從對醫(yī)學英語翻譯的理解障礙層面對其進行分析。
一、理解躥礙問題的認知分析
理解是成功翻譯的先決階段,是主體對語言符號刺激(視覺/聽覺刺激)所做的心理反應。從關聯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即在認知空間中尋找與特定語境有最大關聯的意義的心理運作過程。譯者一旦開始解讀原文,其視野就進人了被理解文本的視野范圍之內。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因素是譯者首先要分析的,其次才是蘊含在語言符號之下文化、修辭、發(fā)話者的意圖等因素。
(一)語言層面
語言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從翻譯的角度看,句子是操作的基本單位,而大部分難點集中在詞匯單位上。以下主要分析翻譯過程中在詞匯和句子結構上突出的認知問題。
1.詞匯
在語義研究的范疇里,利奇把詞語的意義歸納為七類。語言層面的概念意義是語義系統(tǒng)的核心成分。不同詞語的概念意義既可能呈現單一性,也可能呈現多義性。在翻譯的理解階段,由于對某一詞語概念意義的認知空缺或多義性等因素,譯者往往會望文生義。
完全對應,中醫(yī)概念與相應的西醫(yī)概念有著完全對應的情況。因為長期以來中醫(yī)翻譯實際上是借助于西醫(yī)語言這個橋梁而進行的。中醫(yī)翻譯上兩種語言的詞語單位完全對應的情況可以分為人體解剖部位,如心 heart,肝 liver,脾 spleen,肺 lung,腎 kid- ney,女子胞 uterus,髓海 brain,四肢 four extremities, 關節(jié) joint,血脈 vessels。
部分對應,在對比兩種詞匯單位時,最常見的情況是部分對應,即原語中的一個詞在譯人語中與之對應的不止一個,而是幾個語義等值。任何一種語言中絕大多數的詞都有多義性,而且一種語言的詞全部意義通常并不與另一種語言的全部意義完全一致,并且情況不一。有時中醫(yī)用語的意義范圍比英語中相應的詞的意義范圍更廣,如疾病方面中醫(yī)的脫骨疽可表示西醫(yī)中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雷諾氏癥(Raynaud" s disease ),特發(fā)性壞疸 (idiopathic gangrene);中醫(yī)的郁癥可表示西醫(yī)的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癔?。╤ysteria)。
不對應。所謂不對應,指的是兩種語言中的一種 語言的詞匯單位在另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中既沒有完全對應的等值物,也沒有部分對應的等值物。如中醫(yī)有一些特有概念命門、三焦,病理狀態(tài)“陰虛肺燥”、“血分瘀熱”、“水寒射肺”等在西醫(yī)中沒有對應物。
2.語法
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guī)則,是句子意義生成的形式依據,也是語言風格體現的手段之一。語義單位的不同組合形式產生不同的含義,同時也會體現話語者不同的意圖,因此對句意的把握離不開對句子結構的分析。
例 1. In controlling malaria we consider it most effective to eliminate mosquitoes.
[誤譯]在控制瘧疾中,我們認為它對消滅蚊子極為重要。
[正譯]我們認為消滅蚊子對控制瘧疾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