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喬治?穆南(Georges Mounin,1910-1993)是法國普魯旺斯大學教授,畢生從事語言學和翻譯理論的教學與研究,成就卓著,被譽為當代法國翻譯研究中語言學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主要理論作品包括《美而不忠的翻譯》(Le belles infedèles ,1955)、《翻譯的理論問題》(Les problèmes thèoriques de la traduction ,1963)、《機器翻譯》(La machine à traduire:Histoire des problemes linguistiques, 1964)、《翻譯的歷史、理論與運用》(Die Uebersetzung:Geschichte, Theorie,Anwendung,1967)、《語言學與翻譯》(Linguistique et traduction,1976)與《符號的實踐》(Semiotic Praxis, 1985)等,其中最為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界推崇的是《翻譯的理論問題》。正如前面所提,該書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闡釋翻譯,在法國翻譯研究領(lǐng)域樹起第一面觀點鮮明的語言學派旗幟,其地位足以與蘇聯(lián)費道羅夫的《翻譯理論概要》、美國奈達的《翻譯科學探索》以及英國卡特福德的《翻譯的語言學理論》看齊,而成為當代西方翻譯理論著作中的經(jīng)典之一。
《翻譯的理論問題》一書共分六章,分別為:語言學與翻譯、翻譯中的語言障礙、詞匯與翻譯、世界映象與翻譯、文化多樣性與翻譯以及句法結(jié)構(gòu)與翻譯。穆南在書中所闡述的核心思想是,他認為翻譯屬于語言學范疇,因此應(yīng)當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手段去研究、認識和解釋。要建立卓有成效的翻譯理論,就必須對翻譯以及與翻譯相關(guān)的基本問題作出科學的認識,這些問題包括翻譯的性質(zhì),翻譯與詞匯意義、語法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翻譯與客觀世界(世界映象)的關(guān)系、翻譯與語言共性、語言特性的關(guān)系,翻譯中語言功能的處理,等等。穆南對于翻譯理論的討論,就是圍繞這些問題來展開的。
翻譯到底是什么?翻譯研究到底應(yīng)當屬于何種學科范疇以及應(yīng)當采取何種方法?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歷來都是翻譯研究者最為關(guān)心、但又未能得到合理解釋的問題。例如,就文學翻譯而言,許多人認為翻譯是一種文學活動,因而它應(yīng)當屬于文學研究的范圍。在傳統(tǒng)上,文學翻譯家也好,語言學家也好,一般也都接受這種觀點。因此,特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包括文學翻譯在內(nèi)的翻譯問題一 直被語言學研究拒之門外?!案鼮榱钊似婀值氖?任何一部完整的哲學論著都得將語言理論包括在內(nèi),但是語言理論卻從不把翻譯作為語言活動加以研究列入自己的范圍”(穆南,轉(zhuǎn)引自許鈞、袁筱一,1998:22)。穆南對這些不正確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批評,指出現(xiàn)代語言學不把翻譯研究納入自己門下,這是“語言科學的恥辱”。 他認為,翻譯是一種特殊而又普遍的語言活動,理所當然地應(yīng)當屬于語言學的研究范圍。穆南承認,翻譯詩歌、戲劇、電影等文學作品時,許多非語言和超語言的因素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翻譯活動的基礎(chǔ)卻主要是對原作和譯作所進行的語言學分析,而實用語言學比任何技巧性的經(jīng)驗之談都更能提供準確而可靠的啟示。 他認為,“翻譯和醫(yī)術(shù)一樣,可以說是一種藝術(shù),但是一種建立于一門科學基礎(chǔ)之上的藝術(shù)。翻譯的許多問題,諸如翻譯活動的正當性、可行性等基本問題,都可以從語言科學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啟示”(許鈞、袁筱一,1998:24)。
一句話,在穆南看來,翻譯研究屬于語言學;語言科學的研究成果可以應(yīng)用于對于翻譯問題的研究。其實,類似的觀點在穆南發(fā)表其著作之前,即已見于奈達和費道羅夫分別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fā)表的各自的作品里。但在法國,穆南卻是如此清晰地把翻譯納入語言學研究范圍、并予以理論支持的第一人。在寬泛意義上說,從奈達到費道羅夫到穆南再到卡特福德,他們都是西方翻譯研究領(lǐng)域現(xiàn)代語言學派的代表。特別是隨著穆南(1963)以及卡特福德( 1965)重要著作的發(fā)表,西方各國翻譯研究中的語言學理論意識進一步增強,語言科學領(lǐng)域的不少研究成果,包括各種結(jié)構(gòu)主義的語言學理論以及韓禮德的功能語法、喬姆 斯基的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等等,都不斷被人運用于翻譯理論的開發(fā)和研究中。因此可以說,穆南在翻譯理論上的語言學主張不僅在法國有創(chuàng)先之譽,而且在整個西方亦屬名列前茅。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翻譯學得以發(fā)展成獨立學科的角度看,把翻譯研究劃歸為語言學的做法已不合時宜。然而,即使把翻譯學視為獨立學科,它的獨立性也只是相對的。由于翻譯(語際、語內(nèi)翻譯)必然涉及語言,翻譯研究在任何時候都不應(yīng)該也不可能完全擺脫語言學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穆南的語言學翻譯觀始終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顯然,當代法國翻譯理論的語言學觀并不止于穆南。恰恰相反,它的大門由穆南開啟之后,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法國的主流翻譯觀。正如許鈞、袁筱一指出的,從60到80年代,法國翻譯理論界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以語言學理論為基礎(chǔ)的(許鈞、袁筱一,1998:10)??梢哉f,在這二十來年當中,由于穆南的影響,同時也由于現(xiàn)代語言學迅猛發(fā)展的整個外環(huán)境的影響,法國的翻譯理論研究基本上由語言學的途徑來主導。在這個語言學理論蓬勃發(fā)展的階段,不論是開拓者穆南,還是后來莫里斯?貝爾尼埃(Maurice Pergnier)提出的社會語言學翻譯理論(1978),或讓?拉德米拉爾(Jean-René Ladmiral)闡述的翻譯學理論要素(1979),或克羅德?阿熱吉(Claude Hagège)討論的語言學與翻譯研究的關(guān)系(1986),等等,他們的基本立足點都是語言學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