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新一年的考研又落下帷幕,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同時也有很多新的同學加入了考研大軍之中??偸怯X得,在考研大軍中,盡心復習努力奮斗的人不在少數,到最后的結果為何總是不盡如人意,信息的不對稱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很多人知道應該復習,應該努力,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能有針對性的復習,結果總是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要信息對稱,在現在的條件下,前輩的經驗對于后來者來說就非常重要,在此也希望能有更多成功殺出重圍的前輩能多分享經驗,讓有志于考研的各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復習,最終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人當年考的是北外翻譯碩士,就對翻譯碩士的備考來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考研個人覺得需要從宏觀和微觀來把控,著手準備前對學校和報考專業(yè)進行足夠充分的分析的話,才能制定出詳盡而行之有效的復習計劃。抱著功利的態(tài)度來進行考研復習,視效率為top priority,有所取舍,最后成功的幾率比較的大。但這只是個人觀點,也明白大多數的人不提倡過于功利的面對考研,見仁見智,我個人的想法是,只要最后贏了,沒有人關心你過程是怎么走來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萬丈高樓平地起,需要整體的宏觀設計,也需要微觀上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確處理。考研也是如此。
宏觀:對翻譯碩士錄取方式的分析以及對北外整體出題風格的把控,對這兩點有足夠深刻的理解,你就可以對考研有了一個整體的藍圖和布局,想清楚再開始做,才不會盲目。北外翻譯碩士的錄取方式一直比較穩(wěn)定,沒有大的變化,兩門公共課兩門專業(yè)課,公共課不言而喻,專業(yè)課一門翻譯基礎一門百科知識,錄取分數較為穩(wěn)定,分析后可得知,兩門公共課學校線與國家線一樣(55±5),總分與國家線也一樣(355±5),真正決定勝負的就是兩門專業(yè)課,無上限,越高越好。一般認為,兩門專業(yè)課總分能超過230分,不論年份,基本都可以拿到復試門票。這樣的分析基本能讓人明白,你手里攥著的時間,絕大部分都應投入給專業(yè)課的復習,專業(yè)高者得天下,而北外在復試階段,你的公共課分數以及總分已經失去了任何意義,只有專業(yè)分夠高,才能讓你在復試中殺出一條血路。極端投機的情況來說,只要總分能過國家線,兩門公共課壓住國家線低分飄過,只要專業(yè)高,最后贏的幾率也是很大的。
再說專業(yè),翻譯碩士作為市場導向型培養(yǎng)專業(yè)翻譯人才的專業(yè),在現階段強調外語和母語的雙向功底,所以在專業(yè)課上設置了一門翻譯基礎加一門漢語百科知識,兩門設立最低分數線的同時,主要還是兩門的總分決定是否能進復試。換言之,也就是允許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偏科,你可以外語稍差,但是中文功底過硬,反過來也可以中文功底一般,外語基礎扎實。(強調是一定程度的偏科,有一科過于短板不適用)。在專業(yè)課上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便可以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較為弱勢的專業(yè)課投入大量時間,維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同時自己優(yōu)勢的科目進行鞏固,防止考試時意外發(fā)生(這是效率的做法),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其中任何一科專業(yè),而是讓長板更長,短板不要變短,用優(yōu)勢的分來補劣勢。整體出題風格而言,北外注重學生的基本功,整體而言考試的風格就是考的不難,但是知識點考的細,沒有最細只有更細。理解這一點,開展復習的時候細致的態(tài)度才能明確。思考至此,你對復習應該有了一個整體的籌劃,專業(yè)復習應當占到70%的時間(其中優(yōu)勢科目40%,劣勢科目30%),英語政治占到30%(并且明確自己復習的每個階段:考點理解期,刷題期,沖刺記憶期)。本人當年復習時,專業(yè)課復習時間幾乎達到80%,公共課復習時間20%,只有到臨考前一個多月時,公共課復習的時間才逐漸增多(刷題與記憶)。最后的結果回報與復習投入基本吻合,公共課低分飄過,專業(yè)課高分拉起總分,進入復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