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人們從小到大,受同一文化的熏陶,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不拘大小,都司空見慣、習(xí)以為常。但譯者所面臨的是另一國文化,所接觸的事物也許與自己生活周圍的事物截然不同。對原語文化的人來說,可能是ABC常識性的東西,但對譯者來說,卻可能莫測高深,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
比如在第一章里例舉的幾個詞中,“white wine”,有的人很可能信手就把它譯為“白酒”,而事實上卻是“白葡萄酒”。在英語中,“wine”傳統(tǒng)上是指以水果汁為原料釀造的酒,如:apple wine,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沒有冠上某種水果的名稱則是專指葡萄酒?!癲ry white wine”,也許有人一眼之下就把它譯成“白干”,“白干”即白酒,因無色、含水分少而得名。但英語中的“dry”,若是指酒,并非“含水分少”的意思,否則,下面國外某酒廠的廣告標(biāo)題就讓人莫名其妙了 :
What is it that makes Sainsbury's
Manzanilla
Such a dry sherry ?
Water, of course.
既然是“干(dry)”怎么能因有“水(water)”呢?原來 “dry”是與“Sweet”相對,用英語解釋就是“l(fā)ack of sugar”?!癲ry white wine”即“不含糖分的葡萄酒”。這樣,上面那則廣告標(biāo)題就可以理解了,即“是什么東西使得Sainsbury酒廠的 Manzanilla葡萄酒的口味那么純正自然呢?——那當(dāng)然是水了!”我們知道酒廠廣告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diào)“水”好。“酒”好即因“水”好,故好酒者買酒時必要看準(zhǔn)酒的產(chǎn)地?!癲ry white wine”的漢語名叫“干白葡萄酒”。說實話,這是個“將錯就錯”的意譯名,致使許多中國人都不明白它的真正含意。但我們發(fā)現(xiàn)商務(wù)印書館1989年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補編已將“干酒” (即“干白葡萄酒”的簡稱)列為一個詞條,釋義為“一種不含糖分的酒,多用葡萄釀成”,這顯然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像“white wine”, “dry white wine”,“dry State” 這類“簡單”的詞組,之所以給理解帶來困難,關(guān)鍵就在于譯者不熟悉原語文化。
我們這里再舉一例關(guān)于理解方面的問題。翻開手頭一本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會刊《中國商品》,看到不少企業(yè)都為自己是 “國家二級企業(yè)”而引以自豪,但看看廣告的英譯卻大感意外, 而且凡是有“國家二級企業(yè)”這個桂冠的,一律都給譯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其實這里所說的 “二級企業(yè)”, 如果要用英語來解釋的話,就該是“the second best enterprise”,這里強調(diào)的是“好”。可是,如果查查英文詞典,second-class卻意為“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 (低于標(biāo)準(zhǔn);次等的)”,強調(diào)的 則是“差”人們常說的“二等公民”,就是“ second-class citizens”。如果將“Second-class Enterprise”回譯成中文的話,就會 是“二流企業(yè)”殊不知,“二級企業(yè)”和“二流企業(yè)”僅一字之差,意思卻大相徑庭!這種廣告豈不倒了招牌? “國家二級企業(yè)”及類似的短語如何英譯,值得探討。我們認(rèn)為可將“國家二級企業(yè)”英譯為“State-level II Enterprise”,這樣可能更準(zhǔn)確些。
要正確理解原文,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初學(xué)翻譯的人,往往是手拿一部詞典,看一句,譯一句,碰到一個生詞,查一個生詞。結(jié)果譯文前后矛盾,或互不相干,中途譯不下去。這樣既浪費時間,又使自己喪失信心。正確的方法,至少可分兩步。第一 步粗讀全文,掌握原文大意,對一些疑難詞句用鉛筆作些記號; 第二步精讀原文,逐詞領(lǐng)會,逐句、逐段貫通。對詞的理解,要結(jié)合上下文,注意詞的搭配關(guān)系,不能單憑詞典釋義。對無把握的術(shù)語,要查閱專科詞典和專業(yè)資料,或請教行家。唯有這樣, 才能少犯錯誤。
責(zé)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