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翻譯研究領(lǐng)域在“歸化”與“異化”問題上發(fā)言最多也最響亮的理論人物,則是勞倫斯?韋努狄(Lawrence Venuti)。韋努狄是費城坦普爾大學的英文教授,是80年代、90年代以來美國翻譯理論界最活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譯學著作有1995年出版的成名作《譯者的隱身:翻譯史論》(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 、1998 年的《翻譯的丑行:差異倫理標準探索》(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以及1992、2000年先后編輯的譯學文集和讀本《翻譯再思:話語?主觀性?意識形態(tài)》(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翻譯研究選讀》(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另有一部譯學教材即將于2004年出版,名為《翻譯研究與實踐教程》(Translation: A Textboo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此外,韋努狄還翻譯出版了近10位意大利著名作家和詩人的作品,他譯筆特異,風格考究,文字中滲透著他在翻譯中有意阻抗(resist)目標文化——英美文化規(guī)范的異化主張??梢哉f,他是當今既精于翻譯理論研究又擅長文學翻譯實踐的學者之一。
韋努狄屬于翻譯研究中的解構(gòu)學派,亦即根茨勒所說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學派”。正如郭建中所評述的,解構(gòu)主義的翻譯思想在于“存異”, 而不是“求同”。韋努狄在其譯學著作中,主張文學翻譯不應以消除異族特征為目標,而應在目標文本中設(shè)法把文化差異表現(xiàn)出來。他所闡述的, 也正是這么一種解構(gòu)主義的思想。
具體而言,韋努狄的主要觀點是:在翻譯中要求譯者隱身是錯誤的;譯者在譯文中不能隱身,而應當有形可見。這就是說,翻譯應當采用“異化”的原則和策略,使譯文保持異域風貌、異國情調(diào),讀起來像譯文,而不是“歸化”的原則和策略,使譯文完全按照目標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和創(chuàng)作規(guī)范進行改造,讀起來不像異族作品,而就是目標語原創(chuàng)。韋努狄對西方17世紀以來的翻譯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西方翻譯史上一直都是歸化翻譯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英國。究其原因,就是深藏在背后的民族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學規(guī)范在作怪。韋努狄對這種以我族文化為中心的歸化翻譯提出質(zhì)疑和批評,認為把異族的東西歸化為我族的東西,這是一種“文化侵略”。 異化翻譯則相反,它能抑制民族中心主義對源文本的篡改,特別是在當今處于強勢地位的英美語言文化環(huán)境里,異化翻譯“可以成為抵御民族中心主義和種族主義,反對文化上的自我欣賞和反對帝國主義的一種形式,以維護民主的地緣政治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