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所譯事物逐漸熟悉起來。這時,人們就會發(fā)現有的音譯同顯得冗長費解,有的則會導致錯誤的聯(lián)想,引起歧義或誤解。因此,不少外來語常常經歷一個從最初的音譯形式到意譯形式的變化過程。久而久之,音譯形式反而被人們淡忘了。例如,laser—萊塞一激光,vitamin—維他命一維生素,penicillin 盤尼西林-青霉素,等等。
4.意譯音譯結合。很多醫(yī)學術語是名詞詞組,翻譯的時候,需要分析詞組的構成,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有 些詞組,如含有人名、地名的醫(yī)學術語,在翻譯的時候,需要采取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策略。如術語Galen anastomosis, 其中Galen是人名,翻譯的時候需要音譯,anastomosis意譯為“吻合”,所以整個詞組的意思就是 “蓋倫氏吻合”。類似的例子還有Whites operation(懷特氏手術)、Parkinson’ s syndrome(帕金森氏綜合征)、Lassa fever(拉沙熱)。
5.形譯。有時英語會根據事物的形狀用類似形狀的字母來給該事物命名。那么,在翻譯這類詞語的時候, 也要根據它們的形狀在漢語中找出形態(tài)相似的漢字來翻譯。如,T-bandage(丁字帶有時也可以直接用英文字 母表示,如U-shaped plaster cast (U字形石霄托也或者用物體的形狀、式樣來表示某種形象,如spiral fracture (螺旋形骨折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學領域會有更多的突破,而醫(yī)學英語翻譯也將曰益凸顯其重要性。
上一篇:基于目的論理論的醫(yī)學論文摘要漢英翻譯
下一篇:醫(yī)學翻譯中詞匯層面及語義層面的差異
微信公眾號搜索“譯員”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推送翻譯理論和技巧,外語學習及翻譯招聘信息。
相關理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