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卡塔琳娜?賴斯在上世紀70年代的研究仍然是以對等這個概念為基礎(chǔ),但是她更為關(guān)注的并非單詞和句子層面的交際和對等,而是文本層面的交際和對等。起初,她的功能主義方法主要是為了建立ー套有系統(tǒng)的翻譯評估體系。她借用了布勒(Karl Buhler)關(guān)于語言功能的三分法。將這三種功能與其相對應(yīng)的語言維度、文本類型或各自使用的交際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見表1。賴斯將每ー種文本類型的特點歸納如下:
1.“單純事實的交流”:信息、知識、觀點等。這時用來傳遞信息的語言維度是邏輯的或者所指的,交際中的焦點是內(nèi)容或“主題”,此時的文本類型稱為信息型文本;
2. “創(chuàng)造性行文”:作者使用了語言的美學特點。文本作者或“發(fā)送者”被置于ー個很顯著的位置,文本的形式也變得十分重要,此時的文本稱為表情型文本;
3.“引起行為反應(yīng)”:吁請功能文本的目的在于呼吁或說服文本的讀者或“接受者”按某ー種方式行事。語言的形式是對話式的,其焦點是“吁請”,因此賴斯稱之為操作型文本;
4. 視聽類語篇:如電影、視覺和語音廣告,即上述三類文本輔以視覺形象、音樂等;這是賴斯所劃分的第四類文本,但沒有在表5.1中標明。
賴斯(Reiss, 1976:20)選用不同體裁(Textsorte)的文本,舉例說明了這三種文本類型。而安德魯?切斯特曼以直觀的圖表形式將它呈現(xiàn)出來(見圖1)。根據(jù)圖1,工具書是信息含量最高的文本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