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題元角色(thematic role)是由Gruber(1965)和Fillmore(1968)首次提出的。題元角色是一組范疇,它為刻畫動詞的某些論元的特征提供了淺層語義語言。例如,思考WSJ中的下面兩個片斷:
Houston's Billy Hatcher broke a bat. (16.22)
He opened a rawer. (16.23)
根據(jù)謂詞演算事件表示,對這兩個句子可以得到下面的部分表示:
ヨe, x, y Isa(e, Breaking) ∧ Breaker(e, BillyHatcher)
∧ BrokenT hing(e,y) ∧ Isa(y,BaseballBat)
ヨe, x, y Isa (e,Opening) ∧ Opener(e,he)
∧ OpenedT hing(e,y) NIsa(y,Door)
在這個表示中,動詞break和open的主語的角色分別為Breaker和Opener。每種可能發(fā)生的事件的深層角色(deep role)都是特定的,比如Breaking事件中的Breaker, Opening事件中的Opener,Eating事件中的Eater等。但是Breaker和Opener有一些共同點。它們都是有意志的行為人,常常是有生命的,并且對它們的事件負(fù)有直接因果責(zé)任。題元角色(thematic role)是表示這種共性的一種方式。我們把這兩個動詞的主語稱為施事(agent)。因此AGENT是表示抽象概念(比如意志的因果關(guān)系)的題元角色。類似地,兩個動詞的直接賓語BrokenThing和OpenedThing,都是受動作的某種影響的無生命的典型賓語。這種參與者(participant)的題元角色就是主題(theme)。
盡管題元角色并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集合,但是在計算系統(tǒng)中有不少常用的角色。例如,從對例句(16.24)的任何直接理解中,可以得知“Cockwell先生折斷了鎖骨”,但是并沒有任何關(guān)于他是這個不幸事件的施事的暗示。這種參與者可以用體驗者(experiencer)加以標(biāo)識,而直接受到影響的參與者,即本例中的“鎖骨”(callarbone)仍被指派為THEME角色。
A company soccer game last year got to rough that Mr. Cockwell (16.24)
broke his collarbone and an associate broke an ankle.
在例句(16.25)中,玻璃破碎(glass breaking)的直接原因是地震(earthquake),所以似乎應(yīng)該是候選的施事角色。然而,這似乎有些奇怪,因為地震并不是那種可以有意識地做任何事的參與者。長期以來,這類例子是各種題元角色理論產(chǎn)生大量爭議的源泉。有兩種常見的處理方法:仍給地震(earthquake)指派施事(AGENT)角色,但假設(shè)預(yù)期的意義與核心的有生命的/有意志的AGENT意義之間存在某種比喻的關(guān)聯(lián);或添加一個角色,稱之為自然力量(force),類似于AGENT,但是不包含任何意志的概念。
The quake broke glass in several downtown skyscrapers. (16.25)
最后,在下面例子中,主語(Ir)指一個事件的參與者(在本例中是其他人的胳膊肘),它的角色在breaking事件中作為一些其他AGENT或FORCE的工具。這類參與者稱為工具(instrument)。
It broke his jaw. (16.26)
圖16.8給出了一小部分常用的題元角色以及各自意義的大致描述。圖16.9對每個角色都給出了例句。注意,這個角色列表決不是完全確定的,也并不針對于任何一個題元角色理論。
圖16.8一些常用的題元角色及其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