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論文翻譯成英語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供國際重要檢索系統(tǒng)收錄。英文摘要的質(zhì)量如何,成為論文能否被國際重要檢索系統(tǒng)收錄的關鍵。英文摘要可供英語讀者檢索和閱讀,這是醫(yī)學論文摘要翻譯成英語的第二個目的。根據(jù)目的論的翻譯理論,在翻譯醫(yī)學論文摘要時,應該把英語為母語者定位為目標語讀者或者受眾,考慮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語言表達習慣,以及交際的實際需要,以期英文摘要易于為英語讀者所接受,以實現(xiàn)學術交流的目的,擴大論文的影響力。醫(yī)學論文摘要按文摘性質(zhì)通常分為兩類:指示性(又叫通報性)摘要和信息性(又叫資料性)摘要。其中,絕大多數(shù)醫(yī)學論文摘要屬于信息性摘要。信息性摘要按其格式,又可分:非結構式和結構式摘要。
一、目的語步
在“目的”這一語步中,論文作者通常簡要說明研究基礎、研究目的、研究范圍、研究意義、擬解決的 問題等。在英語中可以用一般過去式來表達:The objective / aim /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本研究旨在探討。醫(yī)學論文摘要有著嚴格的篇幅限制,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闡明作者科研成果和論斷,表達應盡量簡潔明了,翻譯時可以采用動詞不定式結構,常用動詞有to investigate, to study,to find。例如要翻譯“評估肝動脈支架置人治 療肝移植術后肝動脈狹窄的遠期療效?!笨墒紫炔?用不定式短語 to evaluate the long - term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 of... retrospectively 來翻譯“評估……遠期療效”。再根據(jù)英語讀者的語言習 慣,采用介詞短語進行擴展,將“肝動脈支架置人” 譯為“coronary stent placement”連接在介詞of之后, “肝動脈狹窄”譯為“hepatic artery stenosis”用介詞 for與前面的詞組連接起來,將“肝移植術”譯為“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并用介詞 after 與前面 的詞組連接起來。這樣目的語步就成功譯成了一個 動詞不定式短語 to evaluate the long - term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 of coronary stent placement for hepatic artery stenosi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trospectively。
二、方法語步
在方法語步中,論文作者通常簡要說明研究課 題的基本設計、使用材料和方法、分組對照情況、研究范圍及精確程度、獲取數(shù)據(jù)的方法、數(shù)據(jù)的處理辦 法等。在這一語步的翻譯中動詞采用一般過去式,表示這一研究是在過去某一時間完成的;也多采用被動語態(tài),以淡化行為主體,強化行為對象,體現(xiàn)其科學性和客觀性。
在翻譯方法語步時,要注意如下兩點:
(一)以目的論為觀照,打破對等論的束縛,適當增減信息
在方法語步的翻譯中,譯者要擺脫 “對等論”的束縛,用目的論作指導,強調(diào)翻譯的功能,適當增刪信息,以滿足英語讀者的閱讀需要。例 如,
例一:對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間于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進行的腹腔鏡輔助進展期胃癌D2根治術共計47例進行回顧分析。
Forty - senve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33 males and 14 females, aged 58. 2 (36 — 77),underwent laparoscopic - assisted radical resection and then were followed up for 17 months (2-33 mont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