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慣用法普遍表現(xiàn)在詞語搭配中。誠然,詞語搭配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是語法的結(jié)構(gòu)。除了語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以外,決定一個詞必須與某一個詞搭配而不與另一個詞義與之相同(或相近)的詞搭配的理據(jù),則是慣用法規(guī)范。搭配的定式化是社會的約定俗成的結(jié)果。比如,我們常說“油漆剝落”、“皮毛脫落”?!皠兟洹迸c“脫落”其實(shí)是近義詞,但在特定的語境中它們必須各得其所,不能任意更換。
由于慣用法各異,漢英主謂、述賓、名詞與量詞以及偏正之間的搭配在轉(zhuǎn)換中都可能產(chǎn)生可譯性障礙。這時,譯者為保證譯文的最佳可讀性而不得不采取差強(qiáng)人意的變通手段,從而導(dǎo)致種種意義喪失。
1. 主謂搭配(SV)
主語與謂語的搭配中主語對謂語動詞的選擇性并不完全取決于邏輯意念,還有以慣用法為理據(jù)的語境機(jī)制。在很多情況下似乎都是慣用法規(guī)范在起作用。比如在漢語中種種天象雖然都與“發(fā)生”、“開始”的意念搭配,但各有其約定的搭配式,如“風(fēng)起”、“霜降”、“雨落”、“云飛(涌)”、“雪飄”,等等。在雙語轉(zhuǎn)換中,慣用法可使主謂搭配喪失對應(yīng)。以“樹大招風(fēng)”為例,“招”的意思是“招引”、“招惹”等。英語的對應(yīng)詞應(yīng)是attract, induce, provoke, incur, court等。但與“樹”搭配,就只能用catch(捉、抓):A tall tree catches the wind.“招”的語義特征喪失了(“招”:“手呼也”,《說文解字》,十二上部)。又如“瑣事纏身”,“纏身”是個形象詞,用它來表示“動彈不得”的意思。這句話的英譯是Trifles take (waste) up one's time.“纏身”的形象效果和意義完全喪失了。英語中這類例子也很多,如“A bad workman quarrels with his tools.”,句中“quarrel”受語境限制,翻譯時只能引申為“責(zé)怪”:“手拙怪刀斧”?!癏is anger sleeps now.”意思是“他的怒氣消了”,sleep 的形象喻義已在轉(zhuǎn)換中喪失:因?yàn)樵跐h語中“氣”只能“消逝”,不能“安眠”。
2. 述賓搭配(VO)
動詞與賓語的搭配(在句法中叫做“述賓搭配”)是詞語搭配中最活躍的現(xiàn)象,也是約定俗成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一種搭配,似乎無規(guī)律可循。一般說來,動賓搭配中活躍的成分是搭配中的動詞,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大抵都是以作為賓語的名詞去配作為謂語的動詞;名詞比較穩(wěn)定。試悉心體會以下詞語中動詞的動勢感:撫琴潑墨、吟詩作畫、飛針走線、呼云喚雨、翻老賬、敲竹杠等等。英語也不遜色于漢語,比如下句中共有十九個動賓搭配,其中的動詞都具有很強(qiáng)的動勢感:A greeting card can warm a heart, hold a hand, lend an ear, pat a back, light up a face, tickle a funnybone, dry an eye, surprise a child, woo a sweetheart, toast a bride, welcome a stranger, wave a goodbye, shout a bravo, blow a kiss, mend a quarrel, ease a pain, boost morale, stop a worry and start a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