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hat ein Motorrad, ein Auto hat Michael.
本例中第一個句子和第二個句子不論是結(jié)構(gòu)形式,還是詞性或者字?jǐn)?shù)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3. 意義
漢語的對偶從意義上劃分,可以分為正對、反對和串對三種類型,正對是上下兩聯(lián)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對偶,德語中則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如:
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
句子中“華而不實”和“脆而不堅”意義上可以說基本上是一致的。
反對是上下兩聯(lián)意義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德語中這種情況也非常多,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Es ist viel Neues und Gutes in diesem Buch, aber das Neue ist nicht gut, und das Gute ist nicht neu.
漢語例句中“活著”與“死了”意義相反,而德語例句中主要是后兩句中的das Neue, nicht gut和das Gute, nicht neu意義上相對。
串對則是上下兩聯(lián)在意義上具有因果、假設(shè)、條件、順承等關(guān)系,德語中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如:
我們中國有句農(nóng)諺:“不行春風(fēng),難得秋雨”。
從意義上說,“行春風(fēng)”應(yīng)該是“得秋雨”的原因之一。不過,德語中的某些關(guān)系從句似乎也包含這種情況,如:
Wer viel redet, erf?hrt wenig.
句中viel redet也可以說是erf?hrt wenig的原因之一。
4. 作用
在德語中對偶的作用是形象化表達(dá)的手段,而在漢語中,對偶的作用在于結(jié)構(gòu)上整齊勻稱,具有形式美;同時還可以收到音韻和諧自然的效果,富于音樂美。
總而言之,德語和漢語的對偶,它們之間既同中有異,異中也有相同,仔細(xì)區(qū)分它們之間的相同或相異的地方,不僅對學(xué)習(xí)德語,就是對豐富自己的漢語知識也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