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語翻譯中,不僅是搭配詞語的變化,往往短語的結構也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地理條件優(yōu)越”這個主謂結構的短語,如果順譯為「地理的條件がすぐれている」,語感比較生硬,而在日語中對應的表達形式是「地理的條件に恵まれています」,變成了述補結構。
又如:“(膠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種主謂結構的短語,如果按照日語習慣,轉換為述賓結構,翻譯為「(膠州市は)悠久の歴史と輝かしい文化を誇っています」,表示“(膠州市)以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自豪”,語感就比順譯更為自然。
3. 句子組織注意讀者感受,多用意譯
為了讓城市、景點、公司的介紹通俗易懂,譯者必須カ求每個詞語,每個語法結構符合日語的習慣,這就要求譯者時時站在讀者的角度,處處想到讀者的感受,避免引起誤解或者費解。為此,在句子組織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按照漢語的語序簡單地羅列,而要從譯入語讀者的思維習慣自然地表達。例如:
◎原文:青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譯文1:青島は中國重要な海洋科學技術研究基地です。
?譯文2:青島市は中國の重要な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拠點にな つています。
“科研基地”的“基地”在日語中一般表達為「拠點」,日語中「基地」一般表示軍事、探險的根據地。從句子組織來看, 漢語中“中國”的后面沒有使用“的”,但是在日語中必須加ー個「の」,否則就顯得是在堆砌詞藻。
由于中日兩種語言在結構、思維習慣、表達習慣上的差異, 這類文章的翻譯大多不宜直譯,而必須采用意譯,在透徹理解原文意義的基礎上,用自然的、對等的日語表達出來。關于這一點,我們在具體文章的詞句解釋中己多有涉及,這里不再贅述。
4. 量詞不能機械翻譯
城市介紹中,尤其是經濟社會的內容方面,會遇到不少量詞。由于現有的工具書收詞有限,譯者平時積累不夠,量詞的使用也是翻譯中的一個難點。這里列舉ー些常見的量詞(數詞以10 為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