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yī)學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長句與復雜句的翻譯已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醫(yī)學英語的長句往往邏輯精確而結(jié)構(gòu)復雜,因而,盡管需要 形式上的對等翻譯,還是很難將譯文在形式上完全與原文等同。
1.不同語法條件下醫(yī)學英語長句與復雜句的翻譯方法與技巧
1.1語法對等的條件下,醫(yī)學長句與復雜句的英譯漢
英漢兩種語言作為人類語言的兩種,在句式的某些方面有著接近的語法結(jié)構(gòu)和時間順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直接找到與源語相對應(yīng)的譯語。
例 1 : The use of the term“reaction” throughout the classification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Adolf Meyer’s psychobio logical view that mentai disorders represented reactions of the personality to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譯文:在分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反映” (reaction) 一詞的使用體現(xiàn)了 Adolf Meyer的精神生物學觀點的影響。它認為精神疾病是對心理、社會及生物因素的個性反映。
以上這個句子是一句簡單句,加人了三個從句,就變成 一句復雜句。這個句子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The use of the term ‘reaction’ reflected the influence”,意為:“‘反映’一詞的使用 體現(xiàn)了影響”。整個句子的主語‘Ihe use”被定語“the term ‘reaction’” (“反映”一詞)所修飾;同時,賓語‘"the influence” 被另一個定語“Adolf Meyer’s psychobiological view” (AdolfMeyer的精神生物學觀點)所修飾,而由‘"that”引導的從句 “mental disorders represented reactions of the personality to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精神疾病是對心 理、社會及生物因素的個性反映)則是對“view” (觀點)一 詞內(nèi)容上的補充及解釋說明。
該例子說明,在翻譯長句和復雜句的過程中,當源語即英語中的長句和復雜句中本身有著漢語的句子結(jié)構(gòu)中 常見成分,比如賓語補足語或者并列成分等吋,我們就可以 依照源語長句和復雜句的順序得出譯句。
2語法不對等條件下醫(yī)學長句與復雜句的英譯漢
因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規(guī)則,這就可能在尋求目標語言中直接對應(yīng)譯語的過程中引發(fā)一些問題。就英語和漢語方面來說,兩種語言存在著大量不同的語法規(guī)則,比如: 邏輯順序、時態(tài)、語態(tài)、習慣表達等。要翻譯諸如此類的語句,就必須對句子進行變換,否則會使?jié)h譯文出現(xiàn)誤解或者語法錯誤。那么,應(yīng)該如何變換句子以解決這個問題呢?莫奈?貝克指出,源語與目標語中不同的語法結(jié)構(gòu)可能導致所 要傳達的資料或者信息在翻譯過程中起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引起譯者在目標文本里添加或者省略一些信息, 因為目標語本身可能缺少源語所具有的特別語法項目。那么,確切的解決方案就是重組這些句子,正如紐馬克所說, 我們可以逐句地進行翻譯,轉(zhuǎn)換語法以達到語言自然的目的。 紐馬克還指出,在科技翻譯中,我們可以大膽并且自由地重組語法(縮短句子,變換從句的順序,變動詞為名詞即轉(zhuǎn)化詞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