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某公園里的一則告示,原文用語簡練,而原譯像一個 羅嗦的人講話,中國還很少看到這樣的告示。帶有“禁止”意義的告示牌一般是先說所禁的內(nèi)容,再用一個“違者”即可指不按所禁內(nèi)容做的行為,也可指違禁者,一箭雙雕,極為簡潔。改譯充分發(fā)揮了這一文體風格。這一比較表明,讀者要講究譯文的語用價值,首先必須明白原作的文體歸屬,其次要對譯語相應的文體規(guī)范有所了解,腦中存有相應的藍本,以保證譯作與原作的關聯(lián)。機譯采用語料庫正是利用了文體的相關性原理。
科學翻譯并非總是板著面孔發(fā)話,有時也講究文采,可讀性越強越好,有時甚至需要文學翻譯中的推敲功夫,讓譯語讀者樂意接受譯作。如:
Many thousands of spectators gathered from all parts of Greece,but no married woman was admitted even, as a spectator.
原譯:成千上萬的觀眾從希臘聚集于此,但已婚婦女不允許觀看比賽。
改譯:成千上萬的觀眾從希臘云集于此,但已婚婦女不允許觀看比賽。
原譯將gather譯作“聚集”太平淡,改譯代之以“云集”奧運會的空前盛況躍然紙上,激起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