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故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上焉。...易曰:“修辭立誠?!弊釉唬骸稗o達而已!”又曰:“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比吣宋恼抡墸嗉礊樽g事楷模。故信、達而外,求其爾雅...——嚴復《天演論.譯立言》
1. 原文: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譯文:世事皆利弊并存。
賞析:原句結構比較特殊("It is ... that ..."),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皩φl都沒有好處的風才是壞風”,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情況下風對人都是有好處、有壞處,在引申一步就是成了上面的譯句。林佩耵在《中英對譯技巧》一書中(第68頁)還給了幾個相同結構的英文句子。翻譯的前提是理解。有人指出。市面上見到的翻譯作品,有好多都帶有因理解不正確而產生的低級錯誤,“信”都談不上還妄談什么“達”和“雅”!初學翻譯的朋友,在理解原文上當不遺余力。
2.原文:Their language was almost unrestrained by any motive of prudence.
譯文:他們幾乎愛講什么就講什么,全然不考慮什么謹慎不謹慎。
賞析:如果硬譯,譯文勢必成了“他們的言論幾乎不受任何深思熟慮的動機的約束”。譯者本其譯,化其滯,將原句一拆為二,充分運用相關翻譯技巧,譯文忠實、通順。
3.原文:Get a livelihood,and then practise virtue.
譯文:先謀生而后修身。(錢鐘書譯)
賞析:原句是祈使句,譯句也傳達出了訓導的意味。用“謀生”來譯“Get a livelihood",用“修身”來譯“practise virtue",可謂精當。巧的是,原句七個詞,譯句也是七個漢字。
4.原文:I enjoy the clean voluptuousness of the warm breeze on my skin and the cool support of water.
譯文:我喜愛那潔凈的暖風吹拂在我的皮膚上使我陶然欲醉,也喜愛那清亮的流水把我的身體托浮在水面。(章振邦譯)
賞析:"voluptuousness"不會"clean",是"breeze""clean","support"不會"cool",是"water""cool",這種“甲乙兩項相關聯(lián),就把原屬于形容甲的修飾語移屬于乙”的修飾手法叫“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英語修辭賞析》,第145頁)。在翻譯帶有移就修辭手法的英語句子時,有時需要按照漢語習慣將屬于甲的修飾語還給甲,章振邦先生在這個譯例里就做了這種處理。除此之外,譯者還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將原句拆譯為兩個排比句,加強了譯句的表現(xiàn)力。譯句的選詞也極為考究,整個譯句讀來音韻流動,口齒生香。
5. 原文:I’m not the first man who has made mistakes.
譯文:自來出錯的人多了,我又不是頭一個。(黃邦杰:《譯藝談》)
賞析:譯成“我又不是第一個出錯的人!”也很忠實、通順,只是平淡了一點。譯成如上的漢語句子,說話人“死不悔改”的態(tài)度就活靈活現(xiàn)了。翻譯是不應僅僅滿足于達意,還要追求傳神。
6.原文:The clear heaven overhead was emptied of all its gold.Dusk spread over it,abruptly darkening the Seven Hills.
譯文:天宇澄清,余暉盡散,夜幕降臨,羅馬七丘頓時昏暗。(翁顯良譯)
賞析:讀這樣的譯文,是否讓您想到了盛行于漢魏六朝時期的賦?一般說來,過多的美化譯文很容易歪曲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此處譯文卻同原文在意義和精神上絲絲相扣,這就是見譯者功力的地方了。
7.原文:There are books and books.
譯文:書有種種,好壞不一。
賞析:一個看似簡單的英文句子,要正確理解確需一番想象力和推理。理解正確了,還有表達的好壞,比如譯成“(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書”,就沒有“書有種種,好壞不一”來的整齊上口。
8.原文:These alternations of mood were the despair and joy of Ethan Frome.(Edith Wharton:Ethan Frome)
譯文:她這樣一會兒一種情緒,叫伊坦時而灰心,時而高興。
賞析:將"alternations of mood"掰開譯為“一會兒一種情緒”后面跟上叫伊坦時而如何、時而如何,自然、流暢。對比原文和譯文,在水平上體現(xiàn)了不同的層次.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