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每個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都在其使用的詞匯中有所體現(xiàn),一個民族所常見的詞匯在其他民族中卻找不到對應詞。 例如,一些反映漢語文化獨特內(nèi)涵與風味、獨有事物的詞語在英語中常常找不到恰當?shù)谋磉_方式,翻譯好這類詞匯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們隱含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是這一文化區(qū)別于另一種文化的細節(jié)與象征。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就有一個正確處理譯語中沒有對應詞的問題。如果這類詞匯的翻譯不好,就會造成譯語讀者對原語信息理解的偏差和錯誤,這對文化傳播的危害是極大的。這些曲解了的詞語(twisted expressions )不但會使游客感到莫名其妙,游興大減,甚至使他們對中國文化造成誤解,達不到享受旅游,傳播文化的目的。
根據(jù)漢斯?威密爾提出的“目的論”,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顯然導游詞譯文旨在通過導游員的講解,使外國游客在輕松的旅游過程中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文明,從而達到傳播中國文化的目的?;谶@一目的,在導游詞這一特殊文本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應把握好其信息功能、表達功能和呼喚功能的綜合特征,同時根據(jù)目的論中的“充分”和“忠實”原則,靈活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如釋義、增補,甚至改寫、省略等,從而使外國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國,使涉外導游真正成為“友誼的使節(jié),文化的傳播者”。
在當今文化全球化的語境中,肩負起文化交流與傳播雙重任務的翻譯人員,不僅要向國民介紹外域的語言文化,豐富本土文化與傳統(tǒng);而且要把本民族的文化推介給世界,弘揚本土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因而,在翻譯介紹過程中自然以原語的語言文化為主線,介 紹它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與特色,這也是對原語文化的尊重。反之,則 改變了本土文化和內(nèi)容。如果一味地去迎合海外主流文化,不尊 重客觀事實,甚至把強勢文化的價值觀強加于人,扭曲原語文化, 制造偏見,那是對人類社會多樣性的不尊重,客觀上阻礙了文化交 流的正常進行。
應該看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一個民族的文化地位以及翻譯文化在該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當一個民族文化由弱漸 強或由強漸弱的時候,其多元系統(tǒng)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要重新選擇翻譯策略??梢?,在選取翻譯策略時,應隨著該文化在世界 中的地位極其內(nèi)部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在全球性文化融合的趨勢 下,弱勢文化在輸出自己的文化時,也希望自己的文化得到強勢文化的承認,以擴大本民族文化在強勢文化中的影響,從而在翻譯本 國文化時往往會采用異化而非歸化的翻譯策略,以爭取一點點話 語權。因而,根據(jù)導游翻譯必備的本土知識、民族特色文化與實用 的翻譯技巧來編寫文化旅游翻譯的文本是非常重要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