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存在一類指代表達式,它們引入了與篇章上下文中的對象相關的新對象。這些情況稱為表層的回指,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它們主要是根據(jù)前面句子中的表層信息來消除歧義的。表層回指的例子如下:
36a. Tell me John's grade in CSC271.
36b'. Give me it in MTH444 as well.
36b". Give me Mike's in MTH444 too.
句子36b'和36b”中的對象在句子36a中并沒有涉及。但是,句子36a中的上下文可以讓我們知道,后面兩句指的是其他科目的分數(shù)(分別為John的MTH444分數(shù)和Mike的MTH444分數(shù))。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特定的句法信息來說明表層回指的出現(xiàn),其中一大類是缺少中心詞的名詞短語,例如“Mike's in MTH444”。另外一類是有補足語的代詞,例如“it in MTH444”。另外,也有很多情況涉及副詞的情況,如“too”,“also”,“as well”,它們明確說明了與篇章上下文中的某些對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些方法來處理表層的回指問題。方法之一是利用句法/語義結構來處理省略,其基本想法是表層的回指短語一般是不完整的成分,處理過程如下。首先,搜索前面句子的句法樹以發(fā)現(xiàn)結構匹配的成分,然后,將前面句子的信息與當前句子的新信息合并在一起,建立新的短語;之后分析新短語,即產生這個句子的解釋。例如,對句子36b”中缺少中心詞的短語,我們用這項技術對其進行分析。短語“Mike's in MTH444”可能產生下面的名詞短語成分:
(NP (DET (NP (NAME m1 "Mike"))
('s))
(CNP (CNP *missing*)
(PP (P in)
(NP (NAME m2 "MTH444")))))
用這個模式與前面句子的所有子成分匹配。只有一個成分能夠匹配成功,即“ NP John's grade in CSC271”。一旦指定了這個成分,就將它復制一份,并用這個新信息來代替舊信息。新的名詞短語如下所示:
(NP (DET (NP (NAME ml “Mike"))
('s))
(CNP (CNP GRADE1)
(PP (P in)
(NP (NAME m2 "MTH444")))))
可以將這個新的名詞短語插入到當前分析樹中,這樣會產生正確的解釋。同樣,可以處理利用介詞的情況,即用介詞補上丟失的成分。
基于句法結構的方法存在的問題是,這些方法對短語的結構很敏感。例如,給定句子36a生成的上下文,前面介紹的方法對句子“Give me it for Mike as well”就不能正確處理,因為這種方法不能發(fā)現(xiàn)所有格限定詞“John's”和介詞短語補語“for Mike”之間的對應關系。
其他方法一般是基于語義的。這種方法假定丟失的信息可以通過前面提及的一些集合來補充。為此,必須允許對涉及的集合進行一定的抽象化。句子36a將生產一個John的CSC271課程成績的集合,即 {g l Grad g(g, John, CSC271)}。這可以抽象為任何人的成績,即{g I ヨp:Person(p):Grade(g,p,CSC271)},或者John 的任何科目的成績{gIヨc Course(c).Grade(g, John,c)},或者任何人的任何科目的成績{g I ヨp:Person(p) ヨc:Course(c).Grade(g,p,c)}。表層的回指將從這些集合中選出其中之一,并基于短語中的新信息將其加入到必要的屬性中。為此,需要一種方法將其他的修飾成分結合到這個集合中。例如,再考慮“Give me it for Mike as well”。一種合適的抽象結果是課程CSC271的成績的集合,即 {g l ヨp:Person(p)Grade(g,p,CSC271)}?,F(xiàn)在,我們必須把修飾語“for Mike”解釋為限制這個人必須是“Mike”。但是,如果沒有利用句子36a中的詞匯信息,即句子36a中的中心詞是“grade”,就不清楚這個過程到底是怎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純粹基于集合抽象的方法是很難行得通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