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Z shaped之字形
V-neck雞心領(lǐng)
an inverted V 八字形
U-shaped magnet馬蹄形磁鐵
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由于不能在漢語中找到相應(yīng)的譯詞,我們只好采用表形法,即把原詞中表形的宇母借過來,然后將該字母后面的詞意譯,并在兩者之間用“形”字連接,從而得一完整的表形狀的譯文,如:
S-hook S形鉤
H-post H形電桿
U-bend U形急彎
T- plate 丁字板
U-tube u形試管
A-frame A形架
V-shaped V形
C- washer C形墊圏
3. 異化與歸化
從譯文讀者角度來看,歸化成分的文化色彩一般應(yīng)該較被歸化成分的文化色彩為弱。如果兩者的文化色彩同樣地強烈,甚至反過來,那就可能是讀者誤解其文化信息,或感到不倫不類,滑稽可笑。例如有人認為,西方人的一聲“上帝”,漢語就可以譯成“阿彌陀佛”(Amitobha);把God of Heaven譯成“觀音菩薩” (Guanyin)。上面的例子之間都有明顯的文化特異性,大多數(shù)讀者難以接受。漢語成語說“說曹操,曹操到”,有時可譯成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而不能逐字地硬譯成英文。如下面的例子都不恰當:包青天:Daniel、諸葛亮:Solomon、干女兒:god daug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