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講話人的交流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和講話人的配合,或者說是掌握與講話人的交接。首先,應該爭取事先和講話人溝通一下,告訴他既不要一口氣講10分鐘,也不要一句一停。前者影響口譯質(zhì)量,后者影響講話效果。我一般向講話人建議根據(jù)自然段的長短,一次講一到兩個自然段。其次,不常使用翻譯的講話人,有時會忘記需要停下來,讓翻譯說。這種情況下一般可以客氣地打斷講話人說:“對不起,請讓我把這段翻譯一下?!?/p>
做完這段翻譯后,最好能面朝講話人的方向,把視線從筆記本上抬起。這樣,講話人就知道翻譯完了,可以繼續(xù)往下講;如果譯員沒有抬頭就是還沒有譯完。很多講話人都不懂外語,所以不知道譯員是停頓下來看筆記呢,還是已經(jīng)說完。面且最好也不要讓講話人去判斷,避免判斷不準的情況。這不是大問題,但是如果譯員的動作很有規(guī)律,講話人馬上就會意識到,給予配合,避免兩人同時開口帶來的計劃外的插曲,使整個講話和口譯絲絲入扣。
在比較小的場合中。尤其是如果一組人都坐在桌前的情況下,與講話人的交接就比較容易。但是在大場合下,尤其是講話人與譯員距離比較遠的時候,有固定的做法能避免講話人過早開口帶來的尷尬。
2. 與聽眾的交流
第一是目光的交流。在我看來,目光交流有四大作用:一是表示對聽眾的尊重;二是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三是維持聽眾對講話人或內(nèi)容的信心。這里需要提醒的是,譯員說話期間,所有聽眾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譯員身上,講話人失去了目光交流的機會,完全依靠譯員做好這項工作。譯員應該經(jīng)常利用筆記比較清楚、自己對譯文比較有信心的時候,從筆記本上抬起頭來,一邊說一邊看一下在場的聽眾。
與聽眾交流的內(nèi)容不僅如此。如果講話人話音一落,聽懂原文的聽眾鼓掌贊賞,那么譯員也應該爭取在自己的譯文結(jié)束時,讓聽譯文的聽眾鼓掌。這點要求和爭取把講話人的幽默翻譯過去的道理是一樣的。否則在聽眾看來,譯員顯然是沒有把剛才講話中最精彩的內(nèi)容傳達過去。如果說幽默很難翻譯是個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事情,不太在乎,那么如果剛才聽原文有很多人鼓掌,可是現(xiàn)在聽譯文卻根本感覺不出鼓掌的必要,豈不是對講話人和聽眾失職?
目光交流的第四個作用是獲取聽眾的反饋、反應。帶來掌聲的第一因素當然是講話內(nèi)容。但是我們都知道,還有第二因素。這就是領(lǐng)導講話的時候,有時會明顯地提高聲調(diào),然后留下明顯的停頓,示意鼓掌。作為譯員,必須用語氣、口氣和講完時抬頭看聽眾的辦法,把講話人期待鼓掌的意圖忠實地傳達過去,讓譯文的聽眾也能體會到原意,做出反應。
當然,這些原則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多次實踐才能有體會。
3. 形體與表情
交流方式和渠道不僅限于目光,形體動作或表情也是組成部分。比如,在處理幽默的時候,可以先盡量從譯文上做文章,然后在傳達時微微一笑,提醒聽眾這是玩笑而已,不可當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