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表達方面存在的差異相當大,特別在詞語的搭配上情況更是如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兩種語言在這些方 面的差異就必須給予充分的注意。譯者要根據(jù)不同的上下文,將英語的詞意,包括英語中的ー些特有搭配所包涵的意思,在漢譯時獲得充分并且是恰到好處的體現(xiàn)。這就是本文所謂的“完善詞(句) 意”操作的含義。
英語表達的ー個特點是,搭配比較靈活多樣。有時ー個表達可同時“統(tǒng)轄”幾個詞。這神情況往往會給漢譯帶來問題。請看下面一句英語:
(1) Languishing in port,the (former Soviet Pacific) fleet is suffering breakdowns of equipment,readiness and morale.
句中的“suffering breakdowns of equipment, readiness and morale”就英語行文而言,是很g然的.但“breakdowns”與后面的 三個詞equipment;, readiness,morale的搭配的漢譯就顯得麻煩了?!癰reakdown”是"損壞”或“故障”之意,與equipment搭配可譯成 “裝備破損”。但breakdowns of readiness,morale若照般翻譯成“戰(zhàn)備狀態(tài)有故障”,“士氣受到損壞”,這在漢語里是不太好接受的。因此譯者有必要來完善這個breakdown與readiness和morale的搭配所產(chǎn)生的詞意漢譯。經(jīng)斟酌,全句可譯成:
(前蘇聯(lián)的太平洋)艦隊停泊在港口,顯得毫無生氣。艦隊的裝備逐漸破損,士氣不振,達不到臨戰(zhàn)要求。
有時英譯漢時的“完善詞(句)意”是需要譯者根據(jù)原文特定的上下文,在漢譯句中適當增加ー個詞甚至是一句話,以使譯出的句子在邏輯上更符合原文的精神。請看下面一句;
(2)Britons will have the chance in the next few months to try out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could put mobile telephones within the reach of even modest domestic budgets.
這句英語按其行文結(jié)構(gòu)翻譯并不太難,一般人大約都會這樣處理:
A. 英國人在未來的幾個月里可能搞成ー種新興的技術(shù),這種技術(shù)能使中等收入的家庭也能用得起移動電話。
雖然這個翻譯也不算錯,但從整句的內(nèi)在意思出發(fā)加以考慮, 似乎也還有可以完善的地方。一項技術(shù)本身并不能使中等收人的家庭用得起電話,只有將這種技術(shù)投人使用之后才會產(chǎn)生這樣的 結(jié)果,因此這句句子的漢譯最好應照顧到這樣ー層邏輯關(guān)系,増加 一點文字,作為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的橋梁,從而使整句譯文的句意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