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譯文:不過偶爾也有幾個死人當?shù)闷鹗晨淘谒麄冃喙巧系?好話。真的論虔誠的教徒,慈論的父母,孝順的兒女,賢良的妻子, 盡職的丈夫,他們家里的人也的確哀思綿綿地追悼他們。(薩克雷《名利場》,楊必譯)
2. 詞義的廣狹
不論是在英語中還是在漢語中,不少詞的意義都有廣義、狹義之分。例如,漢語中的“農(nóng)業(yè)”廣義上指一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包括農(nóng)作物栽培和牲畜的飼養(yǎng),狹義上只指耕作業(yè)。英語中的agriculture 和 farming 在詞義范圍上也是有廣狹之分的,知者是廣義,后 者為狹義。所以,翻譯的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要根據(jù)語境確定該選擇廣義的對等詞還是狹義的對等詞。下面是兩個漢語句子:
(1) 農(nóng)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chǔ)。
(2) 農(nóng)林牧副漁應(yīng)該互相結(jié)合。
在第一句中,“農(nóng)業(yè)”是廣義上的農(nóng)業(yè),而第二句中的“農(nóng)”是狹義上的農(nóng)業(yè),所以它們的翻譯應(yīng)該分別為。
譯文: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譯文:Farming,forestry,animal husbandry,side-occupations and fishery should be combined together.
用agriculture和farming分別代替兩個漢語句子中的“農(nóng)業(yè)”和“農(nóng)”,就體現(xiàn)了詞義的廣狹之分。
3. 文化背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語言,文化就不會存在。而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體現(xiàn)了其所在的文化背景。操不同語言的民族會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征,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各民族地理、歷史背景不同,其文化差異還是相當可觀的。文化上的差異可導(dǎo)致對詞的聯(lián)想意義不同,成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譬如,漢語中“?!苯?jīng)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強壯,于是就有了“壯得像頭?!边@個固定短語,而英語中,卻用 horse來形容一個人的強壯,于是就有了 as strong as a horse這個短語。英國是島國,四面環(huán)海,魚是英語文化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英語中就有as silent as a fish和neither fish nor fowl這樣的比喻,而中國是大陸國家,很少用魚作比喻,這兩個成語譯成漢語,就是“噤若寒蟬”和“非驢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