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意思顯然不同。
下文提到:“他和其他葡萄牙總督不一樣”,可見村民聽說過的不只這一個。原文為had heard much (聽說得更多)。表明,村民對“這一個”聽說最多,但不只“這一個”,只不過“其他的”聽說較少。
[改譯]只有這一個葡萄牙總督村民聽說得最多。
3. [原文] You might think that borrowing a match upon the street is a simple thing. But any man whohas ever tried it will assure you that it is not, and will he prepared to swear an oath to the truth of my experience of the other evening.
[譯文]你也許以為在馬路上跟人借個火柴是小事兒一樁。可真借過火柴的人都會一口咬定并非如此。我前幾個晚上遇到的事,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替我擔(dān)保,說是不會有假。
[討論] 原文后一句譯文成了兩句,共四個分句(“可真借過 …不會有假”)。原文中這一句的主語是any man。譯文的四個分句換了三個主語,分別為“真借過火柴的人”、“我”、“他們”。主語變換太勤,讀起來稍覺別扭不如仍按原文,把主語一致起來,因?yàn)檫@樣也才符合中文的句法。
[后一句改]可真借過火柴的人都會一口咬定并非如此,并愿發(fā)皙擔(dān)保我前兒晚上遇見的事一定屬實(shí)。
4. 孩子不喜歡音樂,父親一定要他學(xué),說:
[原文] "Because you can bring people joy. You can touch their hearts. That's a gift I won't let you throw away."
[譯文]“就因?yàn)槟憧梢越o別人帶來歡樂,你可以打動他們的 心。那是給人一份禮物,我不許你白扔了。 ”
[討論]“那是給人一份禮物”意思不清?!澳恰敝甘裁??
可以說“那是一份禮物”或“給人一份禮物”。前者說明東西的性質(zhì),后者表示一種行動。把二者糅合到一起,便不通了。
仔細(xì)看看原文,That實(shí)指“給人帶來歡樂,打動他們的心”的東西,即“音樂”。gift則指學(xué)習(xí)、掌握音樂知識、技能的“才能、天賦”,而不作“禮物”解。這一句誤譯,既是原文的理解問題,也是中文文法不通造成的。
[改譯]“因?yàn)槟憧梢越o人帶來歡樂,以打動他們的心。我不愿你把這種才能白白丟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