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偶”義叫“對仗”、“駢偶”、“儷辭”,俗稱“對子”,是漢語的一種特色。對偶就是利用均衡、對稱的語言形式,和諧優(yōu)美的語音節(jié)奏表達兩個相對的意思,以加強藝術(shù)感染力。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春聯(lián),名勝古跡、寺院亭閣中的楹聯(lián),格律詩中的對仗,就是對偶的巧妙運用。
對偶按照上句與下句意思上的聯(lián)系可分為三類:正對(即平對, 指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補、相襯)、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對)和串對(即流水對,指上下句意思相關(guān)聯(lián),如承接、連貫、遞進、因果、假設(shè)、條件等)。從形式上又可分為短語對、句子對和篇章對(指幾個句子互成對偶)。
英語修辭格parallelism在格式上與上述的“正對”、“串對”相似,如:
Any man or state who fights on against Nazidom will have our aid. Any man or state who marches with Hitler is our foe. (Winston S. Churchill: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參考譯文:任何反抗納粹的人或國家都會得到我們的援助。任何與希特勒為伍的人或國家都是我們的仇敵。)
與“反對”相似的辭格是Antithesis,如:
"Not that I loved Caesa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 (W. Shakespeare:Julius Caesar) (參考譯文:“并非我不愛愷撒,只因我更愛羅馬?!保?/p>
對稱可以引起美感,這是人類很早以前就已發(fā)現(xiàn)了的規(guī)律。對偶的句式看起來整齊美觀,意義鮮明,讀起來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便于記憶,容易傳誦?!都t樓夢》中的詩詞曲賦、酒令燈謎、聯(lián)匾回目、敘述語言以及人物對話等,運用漢字形、聲的規(guī)律,相同重復(fù),相反對比,構(gòu)成對偶,使句式勻齊和諧,排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悅耳,有內(nèi)在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將內(nèi)容表達得更加準確、豐富、深刻有力,形式更加工整、均衡、抑揚頓挫。書中成匹之句、同韻之語、排比之文,不僅師承 前人,兼收詩賦、駢文對偶之眾長,且多有創(chuàng)新,字數(shù)多寡不限,句式長 短不拘,可謂千姿百態(tài),融會貫通,實現(xiàn)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
對偶要求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這 種非常講究形式的翻譯實屬不易。下面,我們首先從章回目錄的翻譯 談起:
1)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第二十三回)
楊譯:
Lines from "The Western Chamber" Are Quoted in Fun A Song from "Peony Pavilion" Distresses a Tender Heart
霍譯:
Words from the ' Western Chamber' supply a joke that offends And songs from the 'Soul's Return' move a tender heart to anguish
這是從《紅樓夢》中“信手拈來”的百余回目之一。它對仗工整,用詞簡潔精練、生動典雅,把豐富的內(nèi)容用對稱的一句話凝練、集中地表現(xiàn)出來,令人冋味無窮。它從形式到內(nèi)容帶給讀者的美感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章回標題本身所具有的導(dǎo)讀作用。從全書的回目翻譯來看,兩位譯者都是同時兼顧意似、形似和神似,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意義和風(fēng)格上對原著和讀者的忠實。這一點從該回目的譯文便可見一斑。
如章回目錄一樣,《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即韻文)是對偶辭格的集中體現(xiàn)。事實上,曹雪芹還將對偶句與其他句式相結(jié)合,使語言散中有整,整中見散,參差錯落,生動活潑。在這里,我們主要來談?wù)摂⑹稣Z言及對話語言(即散文)中對偶句的翻譯。